1什么是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,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。病因复杂,体内外多种因素皆可引起发病。发病机制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。临床多表现为突然发作,皮损为大小不等,形态不一的水肿性风团,境界清楚,呈猩红或苍白色。皮损时起时消,剧烈痒,发无定处,消后不遗痕迹。部分病例可有腹痛、腹泻、或有发热,关节疼痛等症。严重时可致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、甚至引起窒息。皮损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,或反复发作者,称为慢性荨麻疹。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,其属于中医学“瘾疹”,“风疹块”范畴。中医学认为,本病多是由于禀赋不耐,营卫虚疏,卫表不固,风寒热邪侵袭肌;或饮食不当不适,食入鱼虾海味、膏梁厚味、辛辣酒酪、湿热内蕴、化热动风、内不能疏泄,外不得透达,佛郁于皮毛膜理之间,遂发为病。或因素体虚弱、气血不足,气虚则卫外不固,虚邪贼风乘虚而入;血不足则虚风内生,肌肤失养,或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等所致。 2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 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。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,风团时多时少,反复发生,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,偶可急性发作,表现类似急性荨麻疹。部分患者皮损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,多数夜间好发,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夜间较低有关。 阿司匹林、非甾体类抗炎药、青霉素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、麻醉剂、酒精、发热性疾病等都会加剧荨麻疹。 3慢性荨麻疹中药方 1.愈风汤 土茯苓,地肤子各15克,炒栀子、苦参、生地黄、牡丹皮、陈皮各12克,柴胡、浮萍、黄芩、僵蚕、龙胆当归、泽各10克。每日1剂,水煎分服2次。功效清热祛温,疏风止痒。 加减:奇痒者,加英藜15克、皂角刺12克;湿重者,加意苡仁15克、徐长卿12克;血热重者,加紫草12克、仙鹤草15克。 2.安神健脾固表汤 生龙骨(先煎),生牡蛎(先)、珍珠母(先)、生薏苡仁各30克,酸枣仁、首鸟藤、生白木,白芍利芥,防风各10克。每日1剂,水煎分服2次。功效宁心安神,建牌固表袪风。 加减:风团颜色淡红,甚剧,口渴心烦者,加蝉蜕5克,僵蚕,青蓄各10克;风团淡红,舌苔薄白,脉浮缓者,加桂枝、炙麻黄各10克;面色苍白,胶软无力,舌胖质淡,脉细弱者,加当归、觉参、黄芪各12克。 3.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60克,当归尾,川芎各15克,桃仁、红花、赤芍各12克,地龙10克,全揭3克。每日1剂,水煎分服2次。功效养血祛风,活血化瘀通络。 加减:风团色淡,遇冷加重,遇暧缓解者,加防风、荆芥各12克,桂枝10克;风团色红,遇热加重,遇凉减退者,加菊花12克,荆芥、桑叶各15克;四肢冰凉者,加制附子(先煎)10克;乏力便谢者,加获苓、意苡仁,白术、白鲜皮各12克;病程长者,加皂角刺,乌梢蛇各10克。 药理研究:方中地龙、黄芪均有抗过敏,阻止炎症释放作用;地龙有脱敏功效。 4慢性荨麻疹偏方 一、对症食疗方 荨麻疹患者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,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C,能降低血管通透性,减少渗出及局部水肿,对减轻荨麻疹症状有好处。少吃含高蛋白和刺激性食物,禁烟忌酒,否则会明显降低胃肠道消化功能,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,变质成蛋白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到体内,增加过敏的发生机会。
百合玉竹粥 【材料】水发大米130克,鲜百合40克,水发玉竹10克。 【调料】白糖适量。 【做法】 1. 砂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后烧热,倒入洗净的玉竹,放入洗好的大米拌匀。 2. 盖上盖,烧开后用小火煮约15分钟。 3. 揭盖,倒入洗净的百合后搅拌均匀。 4. 盖上盖,用小火续煮约15分钟至食材熟透。 5. 揭盖,加人适量白糖调味。 6. 关火,盛出煮好的粥即可。 二、穴位按摩 1、膈俞 膈俞穴位于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处。每天坚持用拇指按揉膈俞穴100~200次。 2、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。每次用拇指弹拨曲池穴3~5分钟。 三、预防措施 1. 尽可能祛除发病的诱因,避免和过敏原接触,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,多吃碱性食物。 2. 对于出游者来说,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口罩。 3.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,如急性扁桃体炎、胆囊炎、病毒性肝炎、阑尾炎、肠道蝈虫病等。 |
中药治疗荨麻疹有很好的效果,但开具中药需要找专业中医师辨证,中药煎熬也相对麻烦一点。因此有[详细]
一、抗炎药物 抗炎药的类别包括氨苯砜、柳氮磺吡啶和羟化氯喹。这些药物治疗CU的有效性证据通常[详细]